首页 百科大全文章正文

新生的幼崽给四面三壁的苏门答腊犀牛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担忧

百科大全 2025年02月04日 23:24 51 admin

  

  11月25日,一只雄性苏门答腊犀牛幼崽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出生这是两个月来在这里出生的第二个孩子。

  据独立机构估计,该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不超过47只,因此每一次新生都增加了该物种免于灭绝的希望;新生的幼崽使圈养的数量增加到11头。

  然而,幼崽的诞生也凸显了人工饲养计划的弱点:幼崽的父亲和母亲是亲戚目前圈养的所有雄性犀牛都是同一基因系的后代。

  在感恩节的周末,苏门答腊犀牛从灭绝的边缘稍微安全了一点。11月25日,当地时间凌晨4点左右,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韦坎巴斯国家公园的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SRS),首次成为母亲的黛丽拉生下了一只健康的雄性苏门答腊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这只幼崽是在足月前10天出生的——苏门答腊犀牛的妊娠期约为16个月——但政府表示,幼崽很健康,体重为25公斤(55磅)。它也是父亲哈拉潘的第一个孩子。

  这次的出生格外特别,因为这是第一只在人工饲养下出生的雌性犀牛——黛丽拉于2016年在SRS出生——自己生下了孩子。(哈拉潘于2007年出生在辛辛那提动物园。)这也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在SRS出生:9月30日,一只雌性小牛出生了。有了这个,它的诞生进一步巩固了SRS对地球上可能最濒危的大型陆地哺乳动物的一连串成功。

  国际犀牛基金会(IRF)执行董事尼娜·法西奥内(Nina Fascione)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苏门答腊犀牛繁殖计划从未处于如此有利的地位。”“两年前,世界上只有一对圈养的苏门答腊犀牛能够成功繁殖后代。现在有三对,也就是六头犀牛,它们都是成熟的繁殖者。这对这个物种的长期生存来说可能性要大得多。”

  

  2023年11月25日,一只尚未命名的雄性犀牛幼崽在印度尼西亚坎巴斯国家的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出生

  公园的部分。这是两个月后在中心出生的第二只幼崽,它的皮毛和大眼睛是同类的典型特征。图片由印度人提供

  尼西亚环境部

  政府与林业。

  印尼环境和林业部长西蒂·努尔巴亚(Siti Nurbaya)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她对这只新生婴儿感到“感激”,这是该机构的第五只新生婴儿。

  尽管如此,这种极度濒危的犀牛仍处于危险边缘。随着新生命的诞生,现在有11头苏门答腊犀牛被圈养。在野外,这个物种几乎灭绝了。政府官方表示,野生苏门答腊犀牛的数量不足80头。但去年,一项独立的估计显示,野生犀牛的数量只有34-47头。多年来一直有消息称,犀牛数量正在急剧下降,短期内可能只剩下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犀牛种群:苏门答腊岛北端古农勒伊泽国家公园的一个偏远种群。

  2018年,经过数十年的辩论,印度尼西亚宣布将开始从野外捕获犀牛,以补充其规模虽小但成功的人工繁殖种群。但五年过去了,它只捕获了一只动物:来自婆罗洲岛的雌性帕胡,它仍然没有被用于繁殖计划。有消息称,帕胡体型太小,年龄太大,无法自然繁殖,但今年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地从帕胡身上提取了卵子,这些卵子可能被用来产生胚胎,然后植入坎巴斯SRS的代孕母亲体内,使其足月。帕胡的基因特别有价值,因为她来自不同的亚种,与韦坎巴斯的动物不同。

  圈养繁殖计划中对新动物的需求在最近的出生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公牛犊的父母黛利拉和哈拉潘是亲戚;哈拉潘是黛丽拉父亲那边的叔叔。目前,所有圈养的雄性大熊猫都是近亲,都是生活在辛辛那提动物园的一只雄性大熊猫Ipuh的后代。

  

  这只新生幼崽的母亲黛丽拉于2016年在保护区出生。小象的父亲哈拉潘是黛丽拉的叔叔,这凸显了圈养种群中有限的基因多样性。图片由印度人提供

  尼西亚环境部

  政府与林业。

  

  官员们说,这头小牛很健康,体重25公斤(55磅)。图片由印度人提供

  尼西亚环境部

  政府与林业。

  “这是紧急情况。法西奥内告诉Mongabay,有必要将相关动物配对。“这是我们人口的唯一选择。”

  她补充说,在短期内,某种程度的近亲繁殖对这样的动物来说并不是非常危险。

  她说:“好消息是,我们有长期的计划,可以在洛伊泽捕获一只动物,并在种群中获得一些新鲜的基因。”“只需要几个新个体,带来新的基因。”

  这就是为什么印尼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从野外捕获更多的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是世界上最小的犀牛,也是进化树上最古老的犀牛,可能在1500万年前从其他现存的犀牛中分离出来。这是进化上的奇迹,Dicerorhinus属的最后一个物种。苏门答腊犀牛与现已灭绝的长毛犀牛有亲缘关系,并且仍然是现存犀牛物种中毛最多的。它也被认为是所有犀牛中声音最大的:它们“唱歌”,发出的声音与海豚的声音相比。它们也会哼哼、哼哼,而且人们都知道,在Way Kambas,它们对照顾它们的饲养员非常依恋。

  在印尼环境部的新闻发布会上,环境保护负责人Satyawan Pudyatmoko指出,人工饲养的苏门答腊犀牛最终可能会被用来补充野生种群。这将包括将它们放回仍然存在苏门答腊犀牛的野外,大概是在古农勒伊泽国家公园。

  “这绝对是一个长期目标,”法西奥内告诉Mongabay。“在保护林地的同时拯救和重建种群,并最终将其重新引入野外。我们离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的动物在自然栖息地的森林围栏中受到照顾。使用圈养出生的犀牛来补充野生犀牛数量是繁殖计划的长期目标,但一位专家表示,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图片由印度人提供

  尼西亚环境部

  政府与林业。

  所以,现在,注意力转向了第一次做妈妈的黛丽拉和新出生的雄性幼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名字。

  法西奥内说:“你永远不知道一个第一次做妈妈的人是否知道该怎么做,但黛利拉把这只小牛带到这个世界上,并开始毫无顾忌地照顾它。”“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给这种极度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了希望。”

  横幅图片:在印尼威坎巴斯的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一头新生的小犀牛。图片由印度人提供尼西亚环境部政府与林业。

  苏门答腊犀牛的出生对于濒临灭绝的物种来说是一个罕见的好消息

发表评论

3366购鲁ICP备2021033673号-3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Z-BlogPHP强力驱动 主题作者QQ:201825640